結石是體液酸鹼度失調及飲水不足導致礦物質互相結合形成結晶沉澱,與鈣的攝取無關 P229

鈣不是造成結石的兇手,日常飲食不需要減少鈣的攝取,而是應該減少鈉的攝取

常見結石的種類

泌尿道結石:大約85%是鈣,其餘15%是由尿酸、胱胺酸或含鎂及磷酸鹽的鳥糞石所組成,主要因為尿道感染形成,所以也稱為感染結石

膽結石:肥胖是膽結石的危險因素之一,任何會增加血清膽固醇濃度的物質都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膀胱結石:尿液經常滯留在膀胱所形成結晶沉澱

腎結石:分成鈣結石(血液中高鈣和高草酸鹽)、尿酸結石(飲食中攝取富含動物蛋白的嘌呤物質如肉魚貝類)、鳥糞結石:腎臟感染形成的 、胱胺酸結石:遺傳失調造成

無論結石的種類,預防的首要條件就是喝足夠的水分,多吃蔬菜和水果

 

 

 

文章標籤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宵夜p209

脂肪宿醉:過於油膩的晚餐或宵夜會增加消化及循環系統負擔,使身體無法獲得充分休息,第二天早上會感覺倦怠,活動力變得緩慢

宵夜可以選擇果糖含量低的水果或川燙蔬菜,番茄、酪梨、檸檬、哈密瓜、覆盆子、黑莓、草莓、奇異果、葡萄柚

正在實行體重管理的人,蘋果和梨是晚間點心的極佳選擇  水果皮和果實的脆度可以讓人有飽實感

漿果類含豐富纖維,抗氧化劑,也是非常好的就寢前水果,

無論如何睡覺前吃進多餘的熱量,對健康絕對無益

 

這次來看鹼性水p198

鹼性水的pH值通常是8~9,中性是pH值=7

鹼性水又分為自然鹼性水和人工鹼性水兩種,

自然鹼性水是水流通過岩石的過程,使得自然界的礦物質溶入水中,增加其鹼性度,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礦泉水

人工鹼性水則是將一般飲用水用水離子分離器處理,或添加pH鹼的藥劑,使其呈鹼性

鹼性水的健康效用,至今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來證實

要飲用鹼性水最好是飲用從地下湧出,富含礦物質的天然礦泉水較佳

若真的需要喝鹼性水,在水中加入數滴檸檬或柳橙汁也可以使飲用的水成微鹼性,而成為較健康且安全的鹼性水

檸檬和柳橙汁品嘗時呈酸味,卻是鹼性食物

 

 

文章標籤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健檢結果出來了 我的膽固醇從不足恢復到正常了

趁此機會複習一下油脂相關的營養學  以下資訊整理自"別讓錯誤的營養觀害了你" p82~95

  • 油脂 VS 脂肪

油脂是指在室溫下呈現液態的,如橄欖油等植物性油,能維持液態是因為其中含有較大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是指在室溫下呈現固態的,如豬油、牛油,椰子油

所以是油脂還是脂肪跟是植物或動物沒關係,是和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有關係

 

  • 多元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都是好的油脂,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壞血清膽固醇,有益於心臟血管健康,也是維生素E和抗氧化劑的良好來源,例如橄欖油、芥花籽油、酪梨、堅果和種子油(亞麻子、葵花子)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眼睛、心臟、關節和大腦極為重要,例如鮭魚、鱒魚、金槍魚、葵花子油、玉米油

  • w-3和w-6

這兩種都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w-3 可以抗發炎,能改善心臟血管疾病(因為心臟血管疾病是體內長期發炎所致)、關節發炎等發炎症狀,有益於嬰兒的大腦和眼睛發育,提升學習,預防延緩因老化造成的認知功能減退,如阿茲海默症

w-3存在於鮭魚、金槍魚、亞麻子、堅果、綠葉蔬菜和豆類

w-6過多會造成發炎,但是適量的w-6可維持腦功能和身體正常的生長和發育,刺激皮膚和頭髮的生長,調節代謝,保持骨骼健康

(我印象中在別的書裡有提到w-6和w-3在代謝時會競爭同一個酶,所以在發育時期吃太多w-3,缺少w-6會影響身體發育,但是出處我找不到了><)

w-6可以在家禽、蛋、堅果、芝麻、穀物、全麥麵包、葵花子油、芥花籽油和大豆油中找到

  • w-3和w-6的適當比例

建議w-6: w-3是1:1~1:4最為理想

  • 常見植物油的w-3, w-6, 和煙點

看起來沙拉應該加亞麻子油,葡萄籽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意外地糟糕

亞麻子油:w-6  12.7克  w-3  53.3克 煙點107度C

橄欖油:w-6  9.8克  w-3  0.8克 煙點依照橄欖油的種類而不同,特級初榨207度C,初榨216度C,渣油238度C

葡萄籽油:w-6  69.6克  w-3  0.1克 煙點216度C

葵花子油:w-6  65.7克  w-3  0克 煙點227度C

  • 不好的油

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常用在蛋糕、派、餅乾(尤其含有糖霜者)、人造奶油(乳瑪琳)、微波爐爆米花、奶油夾心、甜甜圈

天啊!!我好愛吃早餐店的奶油厚片,上面都是刷乳瑪琳><

這些吃進人體會造成發炎、誘發血管硬化、心臟病、中風、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機率,少吃吧

 

 

 

文章標籤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基因的一些想法,也改變了我對於早療的看法

沒念這本書之前我覺得早療的個案可能和病理性的問題有關或是後天的教養有關,如果是基因疾病那也是沒辦法的,因為就是遇到了,這時只能走向宗教和復健支持,然後寄望下一胎

我現在還沒看完這本書,所以先註記一些資訊

P27 人體的超級結構會根據生活方式不斷修正調整。基因表現具有高度可塑性,這個發現顛覆了多數人的想法和信念。

P37 以精神分裂症為例,這是一種受到基因影響的精神病症,但如果雙胞胎的其中一人罹患精神分裂症,另一人罹患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P38 對於軟性遺傳的完整了解正在成形,每跨出一步都有新的驚喜。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麥可·斯金納博士讓懷孕的老鼠接觸會對性功能造成損傷的化學物質,結果代代相傳到第四代的身上都能觀察到生育問題

文章標籤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情況下,大腦對視覺的訊息吸收率最高,達到83%,對聽覺的吸收率為11%,嗅覺為3.5%,觸覺和味覺輸入訊息的吸收率最低,為1.5%和1%

從記憶效率來看,

從聽覺獲得的知識,三小時後能記住60%,三天後記住15%,

從視覺獲得的知識,三小時後能記住70%,三天後記住40%,

視覺聽覺並用獲得的知識,三小時後能記住90%,三天後可記住75%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要利用糖和水來控制維生素被吸收

糖可以減緩吸收速度,水可以增加胃排空速度

所以一瓶蓋加30CC的水可以剛好達到和人體接近的等滲透壓270-310毫滲莫耳讓人體好吸收

水既然可以加快排空速度讓維生素可以快速到小腸,那為什麼只喝30CC呢?

因為喝太多水導致胃的排空太快時,會讓太多的維生素到小腸

維生素的吸收是需要載體的,當一次量太多時,載體無法及時運作,多的維生素都會流失

想像一下小腸是工廠的工作檯,當固定量的維生素經過時,小腸作業員是來得及把維生素撿起來加工的,但是如果工作平台運作太快,小腸作業員來不及加工,維生素就會被遺棄在作業台上送走

維他命在胃酸中不會受侵蝕嗎?

而且經研究證實綜合維他命在加入高濃度鹽酸後,維他命的濃度不減

這顯示胃酸並不會減少愛尚他的維他命濃度

為什麼要發泡呢?

發泡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暫時降低腸道黏膜的厚度與黏度,促進營養成分進入血液吸收

 

那麼為什麼不所有的營養補充品都做粉狀的呢?

有些口感或是味道不是很好的營養劑,使用粉狀會讓你終身難忘,所以也會有軟膠囊劑型,

軟膠囊型比藥丸好吞,數分鐘內可以釋放活性成分

那像益生菌這種較敏感的產品,他需要被好好保護直到大腸,所以有LiveBac 和BioTract技術,他在6~8小時才會完全溶解,此時錠劑剛好到大腸,幫助益生菌在胃和小腸都不受侵蝕

直到大腸才會崩解釋出益生菌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的營養科學觀-安德爾戴維斯著  王明華譯  台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系主任 謝明哲博士 總審訂

維生素C可以保護身體  P136

1.解除毒素  EX: 脂肪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酮體累積在組織中,是使人疲倦的主要原因,這些酮體的毒素可以被維生素C解除

2.當感染疾病時,身體的組織需要比平時多二十至四十倍的維生素C才能飽和

3.維生素C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消除組織水腫

4.維生素C有助於形成並維持膠原蛋白,使身體的全部細胞結合起來,就向黏合磚塊用的水泥一樣,形成像果凍一樣的細胞保護層 P129

5.所有的藥物都會破壞身體中的維他命C,挽救性命的藥物破壞維生素C無可厚非,但未經醫師指示,亂服成藥,則造成藥物及維生素C流失的雙重損失

 

維生素C的需要量 P139

1. 克蘭納博士發現,重病患者在注射大量的維生素C數分鐘後,在患者的血液或尿液中都完全沒有維生素C被發現,他認為是維生素C與病毒或毒素結合後,使體溫降低

2.在一個研究中,服用鎮定劑的人,每天服用1萬5千毫克維生素C,尿液中才測得出 P141

3.服用藥物的人,每天都應服用維生素C500毫克,如有瘀血的現象,則要增加劑量

4. 大量的維生素C不會使人中毒,如果皮膚出現疹子,通常是藥劑裡的接著劑所引起,更換品牌或改粉劑就會消失,如果使用過量引起腹瀉則應該減少劑量或停止服用

5.對於關節炎、痛風、各種傳染病、感染或是過敏症,醫師建議第一天到第三天白天,每隔一個小時給病人維生素C一千毫克,其後若再度發病,仍然使用相同的劑量

 

 

文章標籤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恩 沒有聽過這堂課,不知道自己真的不聰明><

"方向"真的會讓我搞不定><

首先這是莊頌音老師的課程,概念上獲益良多

從小兒的各個發展時期其能力、動作模式的不同、皮膚結構不同、到力學對皮膚的影響都有深入的探討

要爭取各種機會來上一下

我只記錄我聽得懂的

1. 嬰兒的皮膚脆弱,主要因其collagen fiber 和elastic fiber 都少,所以一直到十幾歲才可以在使用貼布時拉張力,青少年以前都是0張力(要卸除原本的10%喔)

2.零張力貼法要調整成貼布對組織是"支持"的時候,要先把要支持的區域用手縮短,再把0張力貼布貼上,,反之要放鬆的話,就是先把目標區域拉張,再把0張力貼布貼上

3.KT是單方向有彈力的貼布,如果把KT收縮方向的垂直邊設為L,把平行邊設為W,則L相對於W很小的時候(一般的KT剪出來的樣子),就會有收縮性(單一方向力),可是如果是L相對於W很大的時候,就會有橫向和縱向的張力(雙方向力),KT的硬度也會提高,所以你想KT彈性大一點,就讓L<W,想讓 KT橫向張力高一點,就讓L>>W

4.貼非收縮性材質貼布主要的張力反應會在週邊,在貼布的長邊沒被貼到的區域,組織會被拉往貼布(release), 短邊則會讓組織拉往沒貼布的地方(support)

日後有了解再增加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庭院林鶯和冬眠的動物告訴我們調節體重不是簡單的卡路里加減法"

如同上一句所述,調節體重不是簡單的卡路里加減法

簡單的加減法大概是體重(磅數)X13~15=一日所需攝入熱量,你如果需要增重就多吃點,減重就少吃點

但似乎沒這麼簡單

舉個動物的例子-庭園林鶯-他們在適當的時機會突然變胖  P60-61

年輕的庭園林鶯會飛大約四千英哩從夏天居住地到非洲薩哈拉沙漠以南,

為了飛這麼遠的路,林鶯會大量進食,數週內小鳥的體重可以增加一倍

而且他們吃的東西也有改變,原本是吃昆蟲,但是在出發前會突然改成吃莓果及無花果

就好像身體裡有個開關,到了適當的時機,就開始大吃,

第一個問題是:怎麼可以一次吃那麼多東西然後儲存成為脂肪?

第二個問題是:被關在籠子裡的庭園林鶯在正常飲食下,他會在遷徙時機到時突然變胖,然後在遷徙時機結束時突然變瘦,儘管他沒有多吃也沒有多飛

 

另一個例子是無菌小老鼠 P71-72

有個學者(巴克赫)在無菌的環境下培養小鼠,讓他們在無菌環境下剖腹產出

然後把正常小鼠的盲腸內容物平均點在無菌小鼠身上,只要他們開始舔自己的毛,這些細菌就會跑到他們的腸道

之後,小鼠的體重就增加了,雖然他們吃得比以前少,但是體重在兩週內增加了60%

也許是細菌在幫小鼠從食物裡吸收更多熱量?

在相關的實驗中,研究員騰堡發現某些細菌會幫小鼠吸收更多熱量,例如有肥胖菌群的小鼠從食物中可比瘦小鼠多攝取2%熱量

看起來少,可是每天累積就很多

另外,如果這些細菌在體內很多的時候,還會只多吸收2%嗎?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本來對益生菌沒什麼想法,這益生菌應該是額外的好處,沒有也沒關係

最近在上小兒課時聽到小兒科醫師提到益生菌,我才開始對益生菌感到好奇,我翻了一下讀冊的網站挑了一本"我們只有10%是人類 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90%細菌"

這本書主要是在討論腸內的細菌對人的影響

我覺得很有趣,所以節錄一下心得

1. 腸胃道系統和人體的皮膚一樣,都是會接觸到外來物的地方,屬於人體的"表層",所以人的皮膚有細菌,腸胃道也一樣會有細菌  P25

2.闌尾不是沒用的一個萎縮的肉串,而是裝滿了免疫細胞,負責保護、培養並且與細菌群溝通,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p22

3.乳牛就是以和細菌共生聞名,乳牛吃了草之後,光靠自己很難消化取得營養,他們需要"酶"來分解植物的細胞壁,若要靠自身的DNA來突變產生新的酶很慢,但是如果和細菌共生,由他們來產生酶來消化很快,對細菌來說,產生新的酶很快,因為對細菌的生長速度來說,突變及演化通常能在一天內完成 P20

4.庭院林鶯和冬眠的動物告訴我們調節體重不是簡單的卡路里加減法,用一進一出的單一方式衡量,肥胖症並不像火箭科學那樣簡單,他更複雜!  P66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